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大學口.第一回】填志願 - 天龍帝國大學口,自以為是讀書人


【大學口.第一回】填志願 - 天龍帝國大學口,自以為是讀書人 

回想起大學怎麼會進哲學系,自己也覺得有番興味。

當時大學填志願的時候沒什麼信心,分數考得不高不低,預測是帝大社科與文院做選擇,當然也是可以到其他大學讀個管院,但心裡卻嘀咕著不能不讀帝大,一來怕帝大血統純正的哥哥終身嘲笑,。二是怕體內的一中血與帝大以外的環境不合(這種遺傳疾病在天龍人中尤其嚴重),怕是會有什麼過敏反應讓人活不下去。三是當時不知道木柵與景美那邊的傳播與廣電大學都會打扮,俏麗的短髮與略施妝粉的面容,加上個簡單的耳環,在那個時代已是女神等級,怪自己一中時期也沒有好好了解黃制服的效果與美好,白費了"大好美景";民生大學的同學也有鄰家氣息,笑容甜美可人,不會讓人覺得難以親近,對於自卑這種男人病來說,就更容易取得尼采分享的治療方法:「找個女人來愛他。」遑論中國遷臺的新竹女子學院(旁邊的男子學院就免了)以及南部的國姓爺大學了,我想那都比帝大好得多。無論如何,只能說當時不懂事,糊里糊塗的選了帝大,就只是因為離家近而且血統純正。

決定是帝大之後(假如當時沒腦子沒理性也沒有做過選擇的台灣義務教育學生如我也算是有選擇能力的話),志願表上就開始按表操課,把夢幻科系如銀行系、私募基金系、外商公司系或是律師法官系都填完了之後,莫名其妙的把一個影響一生的學系填在了社科院的各個學系前面,哲學系。那時心理想得簡單,「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規則是什麼?」,就是這句話而已,卻不知道會有理所當然的家庭革命以及大時代的徬徨無措發生。

說實在,為什麼會想知道世界的規則,沒什麼拯救世界的大道理與想像,頂多就是身上某程度的 矛盾型依附 作祟,想在父母給的價值與世界的規則中找到平衡,不過當時也不知道什麼叫作平衡,只求個靜態的正確答案,殊不知世界是動態的,而答案永遠不在,充其量只能找個【平衡】

就這樣,糊里糊塗的走進了帝大哲學系。

說來有趣,向來以亂數決定的座號,那年度竟然是用指考分數來排序,可想而知本來光是用高中制服顏色以及系所區辨人種高低以及進化程度的帝大,配合這變本加厲的階級座號,狗眼看人低的症狀又會有多嚴重。這種階級區分真的蠻變態的,除了讓你在做報告的時候可能直接用座號來找人之外,大家還會笑說哪個同學是那年度指考負責關上帝大大門的人。那時我是3號,全系裡面有資格讀其他學系,或說不具備首陀羅身分的,也就只有來自醫師系的1號(大神),看不起律師系的2號(大師),以及莫名其妙亂選進來的3號(大包,我高中的綽號,來自大家都在教室換體育服的男一中環境)。

依稀記得家母看到帝大錄取通知單的驚訝,或說是驚恐;假如你曾經投資股市,就必然知道那種由紅翻黑、開高走低的恐怖感受。看到帝大標題,自然欣喜,難過的是後面的「哲學系」三字,讓我賠上了連續兩年天天被念著要轉系的命運。回首過往,完全可以理解家母的擔心以及不解,要不是有其他的實務訓練,也不會知道哲學系不是只有嘴砲能力,舉凡顧問所需要的邏輯思維、策略直覺金字塔思考MECE、引導能力等,哲學系都給了良好的訓練,這點也跟哲學系畢業生作為人文學系收入最高的畢業生有些關係,哲學給了我們很好的內功基礎,就跟洪金寶張三豐對李連杰張無忌的那句話一樣「無忌,你有九陽神功護體,學甚麼都特別快!」當然,當時我什麼也不懂,也不知道在大都等的張敏永遠也等不到李連杰去大都的那段故事。

回想起來,當時真的沒想太多,一個在台灣教育底下不曾練習也沒有機會自主的高中畢業生,又怎麼有機會想太多。

對於方向,我們其實沒想太多,也不需要想太多
從大學、轉系、雙修、研究所、博士班,或是委員助理、企業實習、自家公司幫忙、創業,一路走來其實沒想太多,但也或許因為沒想太多,這一切才有機會發生。

每每聽到年輕學子問到,「我該怎麼辦?」、「失敗怎麼辦?」、「我該選哪個?」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也總是感到可惜,可惜台灣的教育文化未能給我們一個開放以及宏觀的思維,而受限於過去的戰時與代工製造快速發展背景,未能讓青年們看到自己的方向以及自我覺察。

有個 TED 演講是這麼說的,「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沒有人真的如常威一般的天生神力,也沒有天生就強的人,每個能力都是一天天的累積與鍛鍊,也因為如此,每個我們仰慕的人,每個欽羨的背景,每個值得學習的特質,每個過人的能力,都來自當初面對的一個小決定,一個決定去做或是決定放棄的決定,一個覺得自己做得到或是做不到的小念頭。也無怪乎傳銷團體以及業務團隊需要不斷加強成員的內在動力與信心,並且佐以財務自由、環遊世界的外在誘因了,原來每項成就在起步的時候都一樣,就只是個決定而已,一個決定開始的小小選擇。

勇敢去抉擇,無論結果如何,驀然回首時,你總會覺得慶幸;那些你放掉的機會以及錯失的決定,才會讓你再也不敢提起。
大學時期當然有許多自我懷疑,冷嘲熱諷更不用說,家人親戚同儕哪個不是如此,台灣人嘛,習慣就好。但是現在想來,仍然感謝當初的那個自己,那個勇敢做出決定的自己,就算是個鳥系,至少我勇敢選擇;雖然雙修學位讓我多花了兩年,別人碩士畢業時我才大學畢業,雖然寶寶難受但是寶寶不說,但現在想來,這一身內功,都要感謝當時的自己。傻勁,比一身的聰明更有用。(創設資訊種子校友會、創設博雅青年講堂、創業、讀了碩士、博士也都是如此,沒想太多,一股傻勁)


哲學系的日子當然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系學會辦活動到委員助理寫政見,那些長大了看起來是辦家家酒的事情,全都是不可多得的學習經驗與回憶,欲知後話,且聽下回分曉。


大學口第二回,系上氛圍 -  環境與朋友決定成就,相信與開始才有可能